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國內 > 正文

        下滑超60%,4000億聯想控股,想象空間在哪?

        時間:2023-07-31 13:19:38    來源:侃見財經    

        周期之下,挑戰加劇。

        近兩年,消費電子需求疲軟,使得PC市場近乎飽和,寒冬之下,行業中的企業尋求轉型成為常態,但距離破局依舊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資料圖】

        7月28日,聯想控股發布公告稱,預期2023年上半年歸屬于權益持有人凈利潤不高于8億元,將較2022年同期的21.31億元下降不少于約62%。

        對于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聯想控股認為主要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公司產業運營板塊貢獻的利潤受行業因素影響同比下降。

        實際上,本次業績大幅下滑并非首次。

        此前,根據聯想控股發布的2022年財報顯示,其凈利潤較2021年下滑80%。作為聯想集團的控股公司,聯想控股是一家家產業運營與投資集團,在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位列前十。

        資料顯示,聯想控股一共業務一共包括兩大類分別為:

        第一,產業運營;

        第二,產業孵化與投資。

        其中,產業運營板塊包括著名的聯想集團、佳沃集團、聯泓新科等;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就包括著名的君聯資本、聯想之星等。

        因此,作為一家中國民營企業五百強“前十強”的公司,聯想控股的營收規模非常龐大,根據聯想控股財報顯示,2021年、2022年聯想控股的營收規模分別為4898.72億元、4836.63億元,其2022年毛利率僅為17.67%。

        段永平曾經說過,不賺錢的生意,營收再多也沒有用。

        對比近5000億的營收,聯想控股2021年、2022年的凈利潤則分別為57.55億、11.67億,賺的可謂都是“辛苦錢”。對于業績下滑,其管理層薪酬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財報顯示,2022年聯想控股董事長寧旻、首席執行官李蓬的薪酬都大幅下降,分別減少了821.2萬元、522.3萬元,董事長寧旻降幅甚至高達50%左右。

        當然,從整個集團層面而言,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占比33.95%的聯想集團。

        聯想集團財報顯示,其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包括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和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其中,智能設備是聯想集團最主要的業務,產品包括PC、智能手機等智能產品,聯想集團2023財年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業收入619.47億美元,同比下降14%;歸母凈利潤為16.08億美元,同比下降21%。

        消費電子的疲軟是業績下滑的主要因素。

        根據 Counterpoint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減少了15%。在此基礎上,聯想集團的出貨量下降了18%,但出貨量依舊是全球第一。

        但雖然聯想集團依舊是全球“PC霸主”,但行業寒冬下,聯想業績繼續下滑似乎難以“破局”,但有機構預計今年下半年PC市場會有所恢復,這會給聯想未來業績帶來一定積極的影響。

        但對于聯想控股而言,雖然聯想集團對其影響較大,但是自身的問題依舊突出。資料顯示,自2015年聯想控股上市后,其股價表現都不甚理想。“上市即巔峰”是聯想控股的最真實的寫照,目前市值僅剩187億港元,較最高位跌幅超過了80%。

        至于市場為什么會給聯想控股如此低的估值,大概是因為聯想控股目前業務缺少想象空間,另外就是市場大環境的原因以及港股本身流動性的問題。

        侃見財經認為,本次聯想控股交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一方面說明全球經濟放緩本身對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另外一方面則說明了其本身確實要提高想象空間,提高自身的流動性,從而讓市場更加認可聯想控股的價值。

        關鍵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汪清新聞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