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今日頭條 > 正文

        興證策略張啟堯團隊:韓國機構路演見聞

        時間:2023-07-08 19:57:17    來源:券商研報精選    

        引言:7月3日至7日,興證策略資深分析師張勛博士代表團隊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韓國機構路演。在返程的飛機上,張勛博士將本周的一些交流成果和反饋做了梳理,以期為A股投資提供另一個視角的參考和借鑒:


        (資料圖)

        一、關于中國市場,對韓國投資者來說仍是可投資的“藍海”

        韓國全球投資者對A股市場有持續(xù)的研究,他們已經關注到到今年以來A股市場上的兩大主線(數字經濟和中特估)。我們在交流中也注意到,對韓國的基民來說,A股市場的核心資產大票更容易被接受(貴州茅臺、寧德時代等),他們對近年來中國高增長的中小型股票接受程度是相對不足的(信息相對少)。因此在當前韓國市場上,A股市場相關的基金銷售更多仍與“核心資產”相關。盡管如此,我們與參與過長三角地區(qū)調研的韓國機構機械研究員們交流過程中,他們表現出正在努力尋找下一個“恒立液壓”的意愿,而且對中國服務機器人板塊表現出較強交流興趣。

        二、關于美國市場,很多韓國機構認為其“像黑洞一樣吸引了全球資金”

        在美國經濟、股市均強于預期的背景下,韓國投資者在美國市場保持相對大的投資規(guī)模。正如我們興證策略團隊在下半年策略報告《全球共識凝聚下的兩大主線》提出的,“美股走出年內新高的核心,在于AI產業(yè)革命浪潮的支撐”。韓國投資者在AI相關方向上興味盎然,“風投未來”。我們交流的韓國投資者認為美國經濟今年下半年進入衰退的風險不大,大部分人不認為美國現在會快速衰退,甚至要到明年美國衰退風險才需重點關注。因此他們認為下半年或仍將呈現美元加息、貨幣緊縮格局,短期難以改變全球資金回流美國的趨勢 。

        三、關于日本市場,在二季度一波大漲后,日股逐漸吸引韓國市場上全球投資者的關注

        我們拜訪了韓國本地多家頭部機構的全球投資者,他們表示對于日本市場,他們的投資邏輯也類似于對美國市場,即重視行業(yè)選擇。雖然今年日股主要是低估值修復行情,但是從全球投資維度上,他們更看重與投資美股市場時相似的投資邏輯,即更多關注與新能源、自動駕駛、半導體、機械相關的機會 。

        四、關于韓國市場,上半年韓國投資者關注新能源電池,下半年重點關注半導體產業(yè)

        韓國投資者認為新能源電池和半導體是韓國增長率比較高的行業(yè),尤其是美國IRA法案之后,韓國新能源電池在“補貼優(yōu)勢”下獲得了進入美國市場的相對優(yōu)勢。上半年韓國市場上電池板塊表現突出,但是部分投資者認為目前韓國市場上電池板塊的上漲已經呈現出一定的過熱,前期的上漲更多受到政策催化,目前未看到太多基本面相關的改善。由此,在下半年他們相對更多去關注半導體產業(yè)的景氣變化 。

        五、關于新能源產業(yè),韓國投資者認為,“中韓日或將協(xié)作共贏”

        韓國投資者認為中國新能源產業(yè)在沒有補貼的條件下仍具備全球競爭優(yōu)勢,中國新能源產業(yè)遲早會進入美國市場,中國在新能源產業(yè)具有全產業(yè)鏈的競爭優(yōu)勢。韓國投資者在對中國新能源產業(yè)表達敬畏的同時,表示未來新能源產業(yè)更多還是依賴中韓日產業(yè)分工協(xié)作,不管是從政策支持還是全球產業(yè)趨勢來看,美國不太可能建立起新能源產業(yè)競爭優(yōu)勢。

        六、關于半導體、AI相關科技產業(yè),韓國投資者認為,“全球半導體產業(yè)景氣趨勢回升的首要信號,還是要看中國,AI是長周期的投資主線”

        我們交流的韓國市場投資者認為中國有手機制造產業(yè)鏈的最大市場份額,也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需求方,中國需求是否復蘇是全球半導體產業(yè)景氣變化的最重要觀察指標。關于chatGPT全球活躍用戶數量同比數據放緩這一問題,韓國投資者態(tài)度相對更加樂觀,他們多數認為目前AI離真正的人工智能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AI不是一個短期賽道,要以十年為單位來評估其發(fā)展周期。

        風險提示

        僅為交流成果和反饋整理,不涉及研究員觀點,不構成對行業(yè)和個股的推薦或建議;關注海外市場大幅波動、穩(wěn)增長效果不及預期等。

        關鍵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汪清新聞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