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今日頭條 > 正文

        倡導文明樹新風 皋城村探索綠色殯葬新模式

        時間:2023-07-09 11:28:04    來源:潮新聞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朱冬艷 葉振宇

        “不占用村道搭棚設靈堂、焚燒花圈,出殯時不燃放爆竹,送喪隊伍不送出皋城村村道,村委會將一次性獎勵10000元……”7月起,杭州丁蘭街道皋城村的《村規民約》再次“更新”,此次新增的內容主要為“移風易俗、文明治喪”方面的管理辦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守靈是一種綿延千年的習俗,是親人悼念逝者、緬懷先人的一種方式。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治喪習俗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影響城市文明、社會治安的陋習。”皋城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俞建國認為,為了進一步加強殯葬管理,規范村莊內治喪活動,促進全村文明建設,提升皋城村作為景中村的整體形象,這些管理辦法具體實施的民間溝通十分必要。

        皋城村華僑陵園

        探索集中守靈廳建設

        提供一站式殯葬服務

        近10年來,皋城村一直都在積極推進“文明喪治”工作,倡導村民喪事從儉,不搞陳規舊俗。過去,村里時常會發現一些占道搭棚、私設靈堂的現象,不僅影響村容村貌,也會干擾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我們偶爾會接到關于辦理喪事擾民的投訴,主要是反映喪事噪聲大、出殯阻礙交通以及有消防隱患等問題。”俞建國說,為此,村里不僅研究出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對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節儉文明治喪、不大操大辦、縮短治喪時長的治喪家庭,村委會還對其進行一定補助,鼓勵村民自覺參與文明殯改。“但是,光靠村規民約來規范還不夠,加快建設集中治喪的殯儀服務場所,已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記者葉振宇攝

        俞建國跟記者說了自己的設想,集中守靈廳,將集守靈、告別、火化服務為一體,既節省辦喪成本,又有高檔、文明治喪環境。每間守靈房都將設有靈堂、喪戶休息室、親友接待室等配套設施。按照初步設計方案,除守靈房外,守靈區還將配備喪葬用品超市、日常用品超市和餐廳等公共服務設施。如果是外地賓客來悼念逝者,還能在這里住宿。“如果在集中守靈廳治喪,村民不用再忙東忙西。桌子椅子甚至休息室都是現成的,花籃花圈等也可以直接在守靈廳租用,不用為搭建靈堂費心,更不用擔心噪音會影響到街坊鄰居。”

        他還算了一筆賬,過去,村民想要在村里辦一場“體面”的葬禮,往往要花費10余萬元不等。如果在集中守靈廳治喪,每一桌有固定的餐標,不僅避免了攀比和鋪張浪費,還能節省一大筆開銷。

        云尚追思小程序

        推進殯葬服務“數字+”

        倡導綠色殯葬新時尚

        殯葬是十分重要的民生工作。前不久,全國殯葬法規修訂和政策研制座談會上提出,要聚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推進文明、綠色、生態殯葬。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殯葬改革全過程和殯、葬、祭各環節,統籌做好殯葬改革和生態文明建設。“文明”“綠色”等關鍵詞,正與皋城村多年來一直推進的“移風易俗、文明治喪”工作理念不謀而合。

        2022年,上城區丁蘭街道聯合上城區民政局,共同推廣了“云尚追思”智慧公墓應用場景,為群眾清明祭掃提供了“新方案”——采用“實景抵墓”“云祭掃”“代客祭掃”“墓穴維護”等多種方式,助推清明平安祭掃、綠色祭掃、文明祭掃新風尚。

        截至目前,群眾通過“云尚追思”智慧公墓場景進入杭州華僑永久陵園、龍居寺陵園達64260人次,使用“實景導航”4004人次,“云”祭掃3458人次。上城區“云尚追思”智慧公墓應用,回應了群眾急難愁盼等關鍵小事,用文明新風尚表達了感念之情、追思之志。

        “通過一站式殯葬服務的探索和數字化改革,有利于引導廣大群眾轉變傳統殯葬觀念,樹立綠色殯葬新風尚。”俞建國說,隨著村里“文明喪治”工作的推進,文明節儉辦喪逐漸成為許多村民的自覺選擇。“未來,如果能建成集中守靈廳,提供相應的一站式配套服務,預計能大大減輕了村民的經濟壓力和精神負擔,也能更好地倡導文明樹新風,促進全村文明建設。”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汪清新聞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