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今日頭條 > 正文

        若美國進入最高戰備有多恐怖?奧斯汀:80萬美軍月內抵達任意戰場

        時間:2023-07-10 17:07:51    來源:宇宙觀察室    

        2023年7月,美國防長奧斯汀在公開場合上表示,目前現有80萬美軍處于最高的戰備狀態,只需要一聲令下,就可以在一個月內投送到全球各個地方。


        (相關資料圖)

        這一番言論透露出兩個重點信息,一是在全球范圍內的80萬美國軍隊已經進入最高的戰備狀態了。

        二是這些士兵是可以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輸送到全球任何地區,這樣的體量是非常可怕的。那么究竟奧斯汀的保證只是徒有其表,還是美國的戰略運輸實力已經到了如此可怕的地步了?

        美國可以在1個月時間內,向全球任何國家或者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武裝力量投送。這個新聞一經放出,瞬間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根據奧斯汀的承諾,在一個月的時間里頭,它們可以跨區域的調動約80萬處于最高戰備狀態的美國士兵,并且配備好相關的裝備。這樣的移動速度和運輸能力,放在當今世界幾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對于美國運輸能力的忽視,側面反映的一個問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對于美國軍事力量的關注更多是放在硬件裝備上,如它們的五代機F35,F135號稱世界上最強的戰斗機發動機,以及核動力航母等等。

        但在實際作戰中,不僅考驗的是武器的直接作戰能力,更關鍵的是軍隊整體投送能力,保證物資運送,這對于能否取得戰爭的勝利至關重要。

        就美國現階段的軍事部署和策略來看,它的主要戰略對手,一個是中國,一個是俄羅斯。綜合兩國的軍事情況,美國客場作戰的可能性會更大,因此擁有一個龐大的軍用空中運輸體系,對美國來說極為關鍵。

        從奧斯汀的發言來看,美國確確實實已經構建起一個龐大且高效空中運輸系統,但是國內不少人仍然對此存疑。

        他們認為想要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80萬美軍的投送,是美國為了制造自己實力不凡而發起的“嘴炮攻擊”罷了。

        事實上,美軍實力的確不容小覷,畢竟美軍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具備了可以獨當一面的全球投送能力。

        為了保證自己的投送效率,美國早已構建了自己專屬的空中運輸體系,這點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都無法做到。

        在這個體系中,美國特別安排了一批世界頂級的運輸機為此提供服務,這些運輸機即便是中國運20放在他們面前,都占不到上風。

        且無論它究竟運輸投送能力如何,但是從世界排名來看,它絕對是“榜一”。

        作為一個軍事大國,美國對于投送能力也是高度的重視,他們的軍事戰略中就非常強調一點“全球存在,全球投送”,換言之,美軍駐扎于世界各地,同時在戰事需要的時候,可以短時間進行全球的投送。

        可以說,如果美國方面沒有如此強悍的戰略投送能力,它就無法落實自己的軍事策略,并支持如此數次的軍事行動。無法切實保障全球軍事行動所需的物資和人員,又從何談起其在全球范圍內的霸主地位呢?

        從美國的這幾十年的軍事行動和引發的地區軍事沖突來看,強大的戰略投送能力讓美軍可以屢屢在軍事行動中占據主導,并且個別時候戰事持續時間長,但美軍依然可以有效堅持,并且進行長期的部署。這點在冷戰期間,表現得更為明顯。

        例如越南戰爭,美國前前后后進行了20年。了解越戰的朋友對當時越南戰場上的煉獄場景十分熟悉,然而這場戰爭盡管傷亡很大,但是美國硬生生憑借自己強悍的遠距離投送能力,讓戰爭持續了20年。

        90年代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在充分利用戰略運輸機和海上運輸船舶的情形下,在短短的7個月的時間里,突破了兩大洋和兩大洲的地理阻隔,從空中和海上兩個方向,向當地輸送超過50萬的軍隊,超過390噸的物資以及600余噸的燃油被準時送至當地。

        這些為后來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的主動性提供了重要保障。當然,這場戰爭的結果讓世界各國頗為關注,但令世界各國更為驚嘆是美軍均有如此強勁且高效的運輸體系。

        進入21世紀,美國在運輸體系的構建上更為完善,相關運輸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像03年的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后,美國調動了本國和海外167艘運輸船舶,以及上千架的軍用飛機。

        在8個月的時間里,往伊拉克戰場輸送了30萬的軍隊,并且超300噸的物資也準時投送到了波斯灣地區,這給當時薩達姆政權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2021年,由于阿富汗境內塔利班政權突然發動行動,并攻占了喀布爾。美方審時度勢之后,決定撤出阿富汗。

        由于決定較為倉促,美國出動僅有其空中運輸的部分力量,但是其依然在16天的時間里,撤走了停留在阿富汗境內的萬士兵,同時還帶走了萬輛和8000多輛卡車等物資。這些,再次向世界展示了美軍戰略投送能力的強悍。

        如今,美軍已配備了274架戰略運輸機,以及500余架戰術運輸機,同時海軍方面還裝備了5艘的機動登陸平臺等各式各樣的艦艇。

        同時,在戰場上運送物資不一定需要動用軍事力量,還可以動用部分商船。因而,對于奧斯汀所言在1個月的時間里,完成80萬大軍的投送任務,并不是空穴來風。

        空中投送相較于海上投送,它所耗費的時間更短,啟動更快。當美軍接受到命令后,可以第一時間立時進行反應,因此它也是美軍最為關注的戰略投送手段。正因這方面的考量,美軍在進行武器裝備設計時候,多以能否空中投送為優先考慮項,這樣有利于快速行動對全球各地機動性的干預。

        我們以美國當前,主要的空中投送平臺C-5和C-17兩款戰略運輸機為例。

        C-5的“銀河”運輸機是上個世紀60年代末的產物。目前,美國擁有77架。從性能來看,這款可以充當空中運輸平臺的的戰略運輸機,空重為172噸左右,而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381噸。

        為了保證如此高的負重依然可以穩步起飛,該戰略運輸機使用了四臺TF39-1渦輪發動機作為其動力源。在這樣的動力支持下,它可以完成917km/h的最大速度。

        從運載量來看,C5分為上下兩層艙室,上層容積為227m3,下層則超過了900m3,最大載重可以達到129噸。

        這個容積量,一次性可以達到百余名全副武裝士兵外,還可以搭載1輛全武裝的M1A2主戰坦克。

        或者可以一次性裝載8輛M142“海馬斯”多管火箭炮。因此,它也是全球運輸能力第三強的運輸機。

        另外一個美方空中運輸利器之一的C-17,也稱為“環球霸王”,這款美方擁有223架。該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就達到了285噸,自身空機重128噸。它所使用的發動機為F117-PW-100型發動機,該發動機是可為該運輸機提供超100公里/小時的速度。

        同時,C-17還可以攜帶超13萬升的燃油,最大航程可以達到8700公里,也是美軍如今最主要的戰略運輸飛機。

        從運力來看,C-17的內部艙室可以一次性投送102名全武裝的士兵,以及1輛沒有做全面防護的M1A2主戰坦克,或者是一次性投送3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不光是運力和航程方面卓有建樹,C-17的飛控系統也是世界眾多戰略運輸機所難以匹敵的存在。在操作上,僅需要3名機組成員就可以完成,而且維護成本也很低,可靠性優于C-5,因此它是一款男的一件的戰略運輸機。

        在戰術運輸機方面,美國配有C-130,C-26,C-12等多種型號的運輸機。這些運輸機中,數量上占據優勢的是C-130和C-12兩款及它們衍生的型號。此外,如果遇到了需要短途運輸時候,它們會選擇CH-53和CH-47兩款。

        綜合來看,美國的空中投送滿足長程、中程以及短途多種需求,非常的全面和高效。

        與此同時,美軍的海上投送能力同樣不容小覷。這是為了更好的補足,飛機荷載能力不足的問題,飛機荷載可以很快,而運量上卻稍顯不足。此時遠洋運輸可以完美的解決這一難題,如果后續需要長時間的相持階段,依舊可以保證運輸方面的充足性。

        當前,美軍海軍旗下主要有 “普勒”級遠征移動基地艦,“供應”級支援艦以及各式各樣的物資補給船舶。

        上述幾種是可以美國軍方的投送能力的驗證,正如我們前文所述的一樣,美國可以調動位于世界各地的商船臨時用于運輸。

        這點并非毫無依據,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時期,就已經實現。目前,美國可調動的商船數量達到了300余艘。

        不光如此,在國際航道上,美國及盟友控制了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等國際重要海道,這些保證了美國在運輸投送時,可以完美完成物質投送。

        關鍵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汪清新聞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