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民生 > 正文

        珠三角固廢企業強勢崛起背后:環保產業3個增長本質

        時間:2023-07-10 15:07:52    來源:青山產業評論    

        作者|青山研究院

        導語:政策是驅動環保的直接因素,經濟是決定環保的根本因素。


        【資料圖】

        政策的驅動力變弱以來,很多環保企業越干越迷茫。一位在環保企業任高管朋友表示,近些年的一些變化讓他越來越琢磨不透。

        這是現階段很多朋友的困惑:環保產業增長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產業發展的邊界在哪?能否從一些角度得到全景式的觀察?

        就企業而言,影響因素各不相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討論,但是把視角拉升至一個領域、一個區域,就能發現一些規律,這些規律基本上是企業發展空間的邊界。

        長久以來,環保企業普遍以政策為單一決策點,而忽視對政策背后更深層影響因素的參考,比如地方的經濟狀況、營商環境等。

        環保產業的發展依托經濟基礎,而各地的經濟狀況各不相同,因此,環保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顯著的地域特征。

        環保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在一些領域顯現出集群效應,如裝備制造大多聚集于東南沿海省份,而固廢處理領域的巨頭則在珠三角有明顯的聚集。

        如果要開展環保產業的地域性研究,珠三角地區的固廢產業和固廢龍頭企業一定是非常合適的樣本。所以,本文就以珠三角固廢企業的崛起為分析對象展開,剖析環保產業與地方經濟、營商環境等因素之間的關系。

        01

        珠三角的固廢產業和龍頭企業

        固廢領域經歷二十多年的大發展、大變革,各地方都形成了相應的產業配套,但就產業的發展程度、企業的聚集度和產能輸出程度而言,珠三角固廢產業是國內獨一份。

        研究下來,珠三角地區的固廢產業確實呈現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同時其中蘊含有關環保企業發展的共性邏輯。

        首先來盤點一下這些年活躍在業內的珠三角固廢企業:

        廣環投:廣州市政府直屬的全資國有企業,成立于 2008 年 1 月,主業聚焦固廢處理,在廣州市占有極高市場份額,總資產超過 370 億元,曾于 2020 年混改博世科。

        廣東省環保集團:成立于 2000 年,廣東省屬國有企業,前身為廣業集團。2021 年 3 月 18 日,為推動形成全省環境治理“一盤棋”新局面,企業正式更名為“廣東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固廢處理是其核心業務之一。

        僑銀股份:20 余年深耕市政環衛領域,2020 年在深交所上市,成功實現由環衛到城市服務、廣東到全國的“城市大管家”模式轉型。

        東江環保:危廢領域超級龍頭企業,創立于 1999 年,深港兩地上市環保企業,2016 年被廣東廣晟混改,創始人張維仰退居幕后。東江環保危廢業務重點分布在華東和華南區域。

        深能環保:深圳市能源環保有限公司,是深圳能源集團旗下的大型環保專業化公司,成立于 1997 年,是國內最早從事該領域的專業化公司之一,業務涉及垃圾焚燒、三廢處理、污泥焚燒等領域。

        綠色動力:前身為 2000 年成立的深圳道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最早引進國際先進垃圾焚燒技術進行國產化開發的專業企業之一。目前由北京市國資委控股,總部位于深圳,是中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內首家 A+H 股上市企業。項目分布國內 19 個省市區域,項目數量在國內同行業位居前列。

        光大環境:中國最大環保企業、全球最大垃圾發電投資運營商,嚴格來說不屬于純粹珠三角企業,列在這里是基于其在深圳設立了國內總部,對國內項目運營管理、工程建設、科技研發、設備制造等業務實行集中統一管理。

        深投環保(深圳市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88 年,是國內首家為工業企業提供危險廢物處理處置配套服務的專業機構,業務分布中國華北、西南、華東、珠三角等區域。

        格林美:2001年12月28日在深圳注冊成立,2010年1月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開采城市礦山資源第一股,世界領先的新能源材料與城市礦山開采企業。在國內11省和直轄市建成16個廢物循環與新能源材料園區。

        盈峰環境:環衛裝備領域龍頭企業,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涵蓋環衛裝備、環衛服務、環境裝備、科學儀器、環衛機器人、垃圾焚燒發電、風機裝備等。

        瀚藍環境:中國垃圾焚燒發電領域頭部企業,前身為南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成立,2000 年上交所主板上市,服務范圍已擴展至全國 16 個省。

        順控發展:佛山市順德區政府實控企業,深交所主板上市,固廢處理是其核心業務板塊,形成了集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分類及協同處置、市政環衛、工業固廢及危廢處置為一體的綜合性固廢產業服務平臺。業務范圍涉及國內多個地區。

        東實集團:成立于 2012 年 10 月 31 日,是東莞市屬國有企業,是東莞“環保大管家”,業務涵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業節能及工業固廢治理、土壤修復及環境衛生治理三大領域。

        中山公用:公司成立于 1998 年,中山市政府控股,深交所主板上市。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固廢處理業務包括服務于中山市北部 8 個鎮(街)區的固廢處理項目,垃圾處理能力達到 2500 噸/日,年均發電量達到 3 億度/年。

        長青集團:廣東長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 1985 年,深交所主板上市企業。生物質熱電裝機規模位居中國同行的前列。公司從燃氣、取暖用品及其核心部件的制造型企業,成功進軍環保熱能產業。

        ……不一一列舉。

        經過對比可以發現,珠三角地區的固廢企業數量眾多,普遍規模較大,多是行業頭部企業,且大多已經上市,在深耕本地業務的同時能夠輻射周邊區域甚至全國市場,形成了向外輸出產能的優勢和地域特征。

        這一現象背后的底層邏輯是什么?珠三角固廢企業為何能齊齊領先于行業?其中暗含哪些環保行業共性規律?我們來一一解開。

        02

        經濟基礎和人口規模決定市場需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決定環保產業。

        談到區域固廢產業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要談到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因為這是決定環保行業需求狀況的根本因素。

        以 2021 年為例,珠三角九座城市的 GDP 合計突破 10 萬億元,其中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都是萬億 GDP 城市,深圳首次突破 3 萬億元大關,東莞邁上 GDP 萬億元和人口千萬的“雙萬”新起點,全國二十多座萬億 GDP 城市,珠三角占據 4 城。

        環保產業有一條參考線,即一個成熟經濟體的環保產業的產值大約占 GDP 規模的 2-3%。國內較發達區域能夠達到甚至超過這一標準,欠發達地區則不到 2%,據此即可推算一個地區的環保市場規模,而珠三角無疑是極為理想的環保市場區域。

        環保產業的另一個基礎參考數據是人口規模,一個地方人口的規模決定了相配套的環保產業規模,如生活垃圾處理等。

        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地區人口規模迅猛增長,同時外來人口眾多,2020 年廣州市就業人口達 1158.01 萬,深圳市就業人口為 1292.29 萬。根據官方數據,2021 年城市生活垃圾產量最高的 5 座城市是上海、北京、廣州、重慶和深圳。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最高的城市是東莞市,人均每日產生生活垃圾 1.30 公斤。

        由此可見,珠三角地區是國內少有的垃圾高產區域,這種高產既體現在總量,也體現在區域密度。

        此外,第二產業的高速發展是刺激珠三角地區形成固廢產業集群的關鍵要素。珠三角的工業企業發展迅速,特別是在先進制造業方面表現突出。

        廣東省工業產值前十的行業分別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金屬制品業等,產生的危廢主要為含銅廢物(HW22)、表面處理廢物(HW17)、焚燒處置廢物(HW18)、含酚廢物(HW39)、廢酸(HW34)等。

        而廣東全省危廢產生量最大的十大城市分別為深圳、廣州、惠州、東莞、佛山、清遠、韶關、珠海、中山和江門,占全省總量的 93.4%,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

        此外,珠三角地區較早開始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高級化趨勢明顯,在全國處于較高水平。

        工業產業的集群化和先進性,為環保產業帶來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一是有相對持續穩定的需求,二是規模化帶來的集群效益,三是固廢處理技術的領先性,珠三角固廢企業的崛起于全國莫不受益于此。

        顯然,珠三角地區的固廢產業首先在本土市場需求這一點上就具備前天優勢,這為珠三角固廢企業后來崛起于行業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汪清新聞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