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特別關注 > 正文

        2型糖尿病,血糖、血壓、血脂應該控制到多少?不少人沒弄明白!

        時間:2023-07-09 22:21:58    來源:李醫師    

        ↑↑點擊右上方紅色【關注】,及時獲取我們為您推送的健康資訊↑↑

        人老了就會發現慢性疾病在慢慢來襲 ,稍不注意一堆慢性病就會變得很嚴重。

        慢性疾病是指那些在人體內逐漸形成并持續存在的疾病,其特點是長期持續的進展。


        (資料圖)

        相對于急性疾病而言, 慢性疾病的發展過程較為緩慢,通常需要進行長期的治療和維護。

        慢性疾病種類繁多,包括涵蓋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等)、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肥胖癥、慢性腎臟疾病、癌癥等多種疾病。

        這些疾病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主要的健康挑戰之一,導致了大量疾病負擔和死亡的發生。

        接下來要講的慢性病就是2型糖尿病,和日常所說的三高這些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的發生是由于多種原因的綜合作用 ,包括遺傳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環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這些因素可能相互交織影響,導致人體長期處于炎癥狀態和組織損傷,從而促進慢性疾病的進展。

        接下來就來帶大家了解2型糖尿病和“三高”這幾類慢性疾病,如果你有這幾種病一定要在生活中注意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型糖尿病

        1、病因

        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涉及多個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是胰島素的功能受損和胰島素的分泌異常。

        胰島素功能受損是指細胞對胰島素的作用減弱,從而導致血糖無法有效地進入細胞內。

        而胰島素分泌異常則表示胰島細胞產生的胰島素量不足以滿足機體對胰島素的需求。

        與2型糖尿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缺乏運動、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遺傳因素和年齡等多個因素。

        超重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普遍的危險因素之一, 因為過多脂肪的積累會對胰島素的正常功能產生干擾。

        此外遺傳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發病中也扮演一定的角色, 家族病史被視為該疾病的一個重要風險指標。

        2、預防

        預防2型糖尿病的最佳途徑是采用一系列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保持適度的體重對于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至關重要 。體重的控制需要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來實現。

        均衡的飲食應包含多種蔬菜、水果、全谷類和低脂乳制品,并限制高糖、高脂肪和高鹽食物的攝入。

        3、管理

        對已經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來說,有效管理血糖水平至關重要,以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對于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 ,糖化血紅蛋白只需要控制到“<7.0%”,就算“達標”了。

        這期間的管理措施包括定期監測血糖水平、采用合理的飲食方案、保持規律的運動、遵循藥物治療方案,并定期就醫接受醫生的指導。

        定期監測血糖水平有助于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并能夠及時調整飲食和藥物治療。

        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涉及到減少總體能量的攝入、保持膳食的均衡,并限制對簡單糖的過度攝入。

        同時個體的個人情況需要被考慮進來,以制定適合他們的個性化飲食計劃。

        藥物治療在某些情況下是必要的,例如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注射。患者應該遵持醫生的建議,并定期進行復查。 2型糖尿病是一種常見且不斷增加的疾病, 但通過采取適當的預防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風險并控制疾病進展。

        采用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體育鍛煉、戒煙和限制酒精攝入是預防2型糖尿病的關鍵要素。

        血糖

        對于2型糖尿病的管理,血糖控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通過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減輕癥狀、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制定血糖控制目標時,需要考慮個體差異和患者的整體狀況,與醫生密切合作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

        管理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目標是維持穩定的血糖水平, 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和美國糖尿病協會針對成年患者提出了一些建議性的血糖控制目標。

        這些目標可能因個體差異和患者整體狀況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與醫生共同制定個性化的血糖控制目標。

        對于成年患者來說在管理2型糖尿病時血糖控制的目標如下:

        空腹血糖(空腹狀態至少8小時)應在4.4-7.0mmol/L(80-126mg/dL)之間。

        餐后血糖(進食后2小時)應小于或等于10.0mmol/L(180mg/dL)。

        然而具體的目標應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進行調整,例如老年人、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等。

        制定血糖控制目標時應考慮患者的個體差異和健康狀況, 特別是對于老年患者或同時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這些情況下血糖控制目標可能需要適度放寬,以避免低血糖和不良反應的發生。

        這樣的調整可以更好地平衡患者的健康狀況和治療效果,確保他們獲得最佳的糖尿病管理結果。

        血糖控制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飲食調控和體育鍛煉。

        在飲食方面患者需要控制總熱量攝入, 減少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并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

        體育鍛煉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血糖利用和降低血糖水平具有積極作用。

        血壓

        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權威機構如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和美國糖尿病協會提供了一些建議。

        一般來說, 血壓控制的目標是將收縮壓(收縮期血壓)控制在小于130mmHg,并將舒張壓(舒張期血壓)控制在小于80mmHg。

        血壓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重要意義。

        高血壓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疾病等并發癥的風險 ,而2型糖尿病本身已被確認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因此對于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控制血壓是至關重要的。

        為了有效控制血壓,除了藥物治療外,還可以采取一系列非藥物干預措施。

        首先是飲食調整,患者應遵循低鹽、低脂、高纖維的飲食原則,減少鈉鹽的攝入,并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健康蛋白質的攝入。

        其次是體重管理,適當減輕體重對血壓控制非常有益。

        此外定期進行規律的體育鍛煉、戒煙和限制酒精攝入也可以幫助降低血壓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血壓控制的目標值可能因患者的特定情況而有所差異。

        例如對于年齡較大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血壓控制目標可能會相應調整。

        因此患者應與醫生密切合作,制定個性化的血壓控制計劃,并定期進行血壓監測和評估。

        保持適當的血壓范圍有助于降低并發癥的風險 ,并維護心血管的健康狀況。

        血壓控制的目標是將收縮壓控制在130mmHg以下,舒張壓控制在80mmHg以下。

        此外通過一些非藥物干預措施,如飲食的調整、體重的控制和適度的運動,可以進一步改善血壓水平。

        血脂

        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重視血脂的控制, 其中包括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

        對這些血脂進行有效的控制至關重要。

        總膽固醇(TC)

        2型糖尿病患者應該關注總膽固醇的控制,它包括良好和不良的膽固醇。

        一般來說,總膽固醇水平應該維持在5.2mmol/L以下(200mg/dL)。 通過飲食的調整、藥物治療和適度的運動,可以有效地降低總膽固醇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通常被稱為不良的膽固醇,因為它可能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般將LDL-C的目標控制在2.6mmol/L以下(100mg/dL)。

        對于一些高風險患者,例如已經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并發癥的患者, 目標值可能需要進一步降至1.8mmol/L以下(70mg/d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被認為是有益的膽固醇,因為它具有清除血液中不良膽固醇的能力。

        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般應將HDL-C的目標值維持在1.0mmol/L以上(40mg/dL)。

        通過采取飲食改善、增加體育鍛煉等措施,可以促進HDL-C水平的提升。

        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是一種體內的脂肪形式,高水平的甘油三酯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相關。

        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 一般應將甘油三酯的目標控制在1.7mmol/L以下(150mg/dL)。

        需要強調的是,血脂控制的目標值可能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

        結語

        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血壓,血脂控制的目標應根據個體情況進行調整, 特別是對于已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高風險因素的患者。

        因此建議患者與醫生密切合作,制定個性化的血糖,血壓,血脂控制計劃,并定期進行血脂監測和評估。

        以上慢性疾病的管理主要依賴于預防、早期識別和治療。預防措施包括健康促進、鼓勵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等。

        及早發現對于慢性疾病的管理至關重要, 因為一旦病情進展到晚期,治療效果會受到較大影響。

        此外患者的自我管理在慢性疾病管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關鍵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汪清新聞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